科技引领、技术创新
现货市场来了,给售电公司带来哪些影响,如何接招?
根据发改委、能源局颁布的本次电改配套6大措施之一《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划要求: “具备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以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市场化电力电量平衡机制;逐步建立以中长期交易规避风险,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交易品种齐全、功能完善的电力市场。”
该意见明确建设主要由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构成的电力市场,具体如下图所示:

与电力市场构成配套的是电力市场模式,意见规划建设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市场模式。分散式是主要以中长期实物合同为基础的模式,集中式是主要以中长期差价合同为基础,配合现货交易,采用全电量集中竞价的电力市场模式。
两种模式特点如下:
从意见规划的电力市场构成和市场模式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国内现货市场的定位,即:现货交易作为市场化电力电量平衡机制的补充部分,发挥发现价格、完善交易品种、形成充分竞争的作用。现货交易广义的定义是指买卖双方根据自身对实物商品的需求,根据商定的方式,在较短或实时时间内进行实物商品交易的一种方式。具体到特定商品才能对现货交易予以更精确的解释,电力现货交易则是以电能量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包括日前电能量、日内电能量、实时电能量和辅助交易服务等交易类型。
日前电能量交易:
以天作为提前的时间周期进行电能量交易。
日内电能量交易:
在日前电能量交易结束后进行的电能量交易,主要是满足对日前电能量交易形成的计划偏差进行微调的需求。
实时电能量交易:
以小时为实时单位进行交易,是电能量交易中最短周期交易,也可以认为是实时电能量交易,主要是适应和解决电能量超短期短缺与阻塞情况。
从电力现货的概念出发,结合电改当前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理解在本次电改战略中发展电力现货市场的必要性,电力现货市场是对当前电量长协交易和月度集中竞价交易的完善和补充,电力现货市场可以缓解和解决当前遇到的电能量交易灵活性不足、电量交易市场化程度不足、电价未能充分反映电力供应和需求真实性的不足。
今年8月,发改委、能源局发布了在广东、浙江、山西等八个地区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通知,电力现货交易已真正出现在我们面前。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对电力市场各参与方从业务管理到技术、人员配备、资金等各个方面都是新的挑战,电力现货交易中“过山车”式的电价波动,不仅仅考验售电公司是否具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还考验其技术水平和对电量电价的敏锐洞察力和预测能力。
随着分布式微网和新能源就地消纳的大趋势的到来,电力现货市场8个试点的陆续开展,现货市场这条“鲶鱼”终于要来了。正所谓“无现货不市场”,只有把电力现货推出来,才能真正激活电力市场,促进竞争,让电的实时商品属性真正的回归。
那么现货市场的到来对售电公司有哪些影响呢?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分析如下:
一、 对售电公司的影响
1) 负荷预测:
售电公司参与现货交易的第一个门槛将是负荷预测能力。现货交易需售电公司申报未来一天用户的用能需求计划曲线,历史用电数据的缺失与预测能力缺乏将造负荷预测成售电公司的申报策略制定难度大大增加,偏差考核风险也增大。特别是每个小时,半小时,15分钟甚至5分钟的报价报价保量,对售电公司的负荷预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网架知识:
现货市场启动后,节点电价和负荷区域都将对售电公司在结算电价时带来挑战。当前售电公司的用户往往分布在不同地市、不同区域,现货市场若采用节点电价,意味着售电公司需要将自己的用户负荷归结到相对应的不同节点,结算时按照不同负荷区域的加权电价结算,不同区域的用户结算电价并不相同。在长协交易中售电公司可能不需要了解网架结构和阻塞管理的知识,但是现货交易,要求售电公司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并在报价中运用。
3) 风险控制:
开展现货交易后,市场价格波动会增大,售电公司如何进行风险控制也将对售电风险控制公司未来的营销策略、运营方式带来不小的影响。同时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售电公司如何对冲风险,降低风险,发挥电力金融衍生品的作用,比如保底限价对冲,虚拟机组报价,套期保值等。
4) 客户管理和合同签订:
现货市场对用户侧的需求响应有很大的需求,需求侧响应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客户管理对用户管理精益化程度高的售电公司将带来利好影响。对用户的用电情况,同用户签订合同中,需要更精确的时间区段,甚至会约定每日每小时的价格和电量。合同的套餐和模式会有更多的种类出来,会对售电公司的营销策略有很大影响。
5) 报价策略:
现货市场开展后,在日前报价和日中报价中,需要按照每小时,每半小时甚至每5分钟进行报价,调配自己的电量,报价的策略,同时要根据滚动的预出清价格来实时调整自己的策略,这要求有快速的反映能力,同时要利用好不同时间段的价格偏差进行预判,获得最优报价。
二、 售电公司如何应对
1) 新能源的利用:
售电公司要充分利用新能源(风光储)的分布式微网的优势,给自己留下更多的调配空间,在用电高峰,实时报价最高的时间点,自己能够切换自己的自备新能源或者储能,避免高价买电。
2) 储备业务能力和知识:
现货到来后,售电公司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发电成本边际成本以及电源的现货实时供需比例,辅助服务定价管理。掌握现货交易的规则,模式;学习了解网架知识,负荷区域,阻塞管理,控制新能源的手段和技术,同时还要进行金融,期货,套期保值,虚拟机组对冲,金融保险等相关的现货衍生品的知识储备。
3) 人才储备:
售电公司需要储备相关的金融人才,现货交易的业务人员,大数据预测技术人才(推荐跟专业大数据技术公司合作)和调度规则策略相关的人才,结算出清人才(边际出清,节点边际出清,分区节点边际出清等)储备,以备在现货交易中有专业人才参与滚动式实时报价。
4) 信息化和预测技术:
现货市场开展后,实时报价和交易系统具有非常高的计算能力和预测结算能力,售电公司要对交易系统进行技术场面的了解和结算报价技术实现方式,自己要有系统和工具进行更准确和精确的实时负荷预测和电价报价预测,这一点跟长协和月竞是有明显区别的。未来,预测准确的售电公司将会在现货交易中获利,而这个利益有可能是暴利的。